查看原文
其他

卡图卢斯《小雀呀,我的情人的宠物》

古罗马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卡图卢斯(公元前约87—约54),古罗马诗人。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的维罗那,青年时期赴罗马,殷实的家境使他在首都过着闲适的生活,并很快的诗才出了名。他传下一百一十六首诗,包括神话诗、爱情诗、时评短诗和各种幽默小诗,至今还被广泛阅读并影响着一代代诗人。



小雀呀,我的情人的宠物

[古罗马] 卡图卢斯


小雀呀,我的情人的宠物,

她常与你玩耍,在她膝上,

或者把指尖儿给你啄食,

还逗你啄得狠些,狠些,

因为她呀——光彩照人的

我的情人,想要借此自娱,

想从痛感中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爱情的剧痛就会消减。

但愿我也能如此同你玩耍

而减轻压在我心头的相思!

飞 白 译


蕾丝比亚这位根据古希腊琴歌诗人萨福所居之岛命名的缪斯激发了诗人卡图卢斯无尽的灵感,留下了无比耐人吟咏的篇章,而中了爱神之箭的人当最能解其诗中味。
通常认为,《小雀呀,我的情人的宠物》所描写的是这段感情开展之前诗人单恋的情怀。那时候诗人初会“蕾丝比亚”,远远关注着意中人,看着她似乎落落寡欢地与小雀玩耍。不自禁地,诗人那满满的思念之情仿佛也找到了倾诉的对象,那就是情人膝上的小雀。
诗人对小雀使用的是第二人称,爱屋及乌,诗人眼中的小雀仿佛充满了通解人意的灵性,可与之交谈,可与之对话。“小雀呀”,无比亲切的呼唤,欲将小雀召唤至跟前。第二句到第四句,主要刻画的是一个细节,即情人逗弄小雀,但并非为听其悦耳的啭鸣,亦非爱其轻灵的跳跃,而是把指尖儿给小雀啄食,甚至逗它啄得狠些,更狠些。简简单单词语的重复生动地展现出动作的持续,一幅美人因愁思难遣,小雀清脆的鸣叫也无法提起她的兴趣,而只能以痛楚对自己不断加以折磨之图浮现眼前。第五句起,诗人开始阐发自己心领神会情人此举的深意。首先,诗人不忘以短短的一个词——“光彩照人”——赞美情人,即使她没有笑容、即使她满怀愁绪,在我眼中,她依旧焕发着无比的神采。我的情人之所以让小雀你啄食,不是为了痛,而是为了安慰!似乎悖谬却又无比自然,因为小雀你给我的情人的痛苦,转移了她的注意,冲淡了她的苦闷,平抚了她的哀伤。在此,诗人将肉体的痛苦与精神的痛苦并置,肉体的些微痛感,非但不能给人苦楚,反倒是消减爱情剧痛的途径。诗人对情人此举的深刻体会,展现了其对情人的无比怜爱之情。
诗意至此忽转,一直隐藏在旁的真正的抒情主人公——诗人登场了。面对着寂寞的美人,顾影自怜的更有自己。诗人终对小雀诉出衷肠:“但愿我也能如此同你玩耍/而减轻压在我心头的相思!”我渴求与小雀你玩耍,但希冀获得的同样不是聆听你那醉人的啁啾,而是你能给予的疼痛。事实上,情人尚能与你玩耍,我呢?我所受的爱情剧痛,我所不堪重负的相思,又有谁人解,谁人会?万般愁肠,无限惆怅,郁郁不得排遣之意跃然纸上。又或许,这最后一语传达出的更是诗人渴盼接近情人之意:若得与小雀玩耍,则暗示着已经得与情人共同嬉戏,相思自然也得以减却。一种抽象的欲接近情人、欲消除其相思苦痛的缠绵情感被具象化了,寄托于可见可触的小雀身上,而诗人对情人的迷恋之情也就更为人可知可感了。
本首诗歌篇幅并不长,但体现于字里行间的是卡图卢斯对情人的满满深情,再加上如民歌般质朴而直率的语言,更显得朴素、真诚而温柔动人。(赵 将)



高 启 与 明 初 诗 人

明初的诗人亲身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动乱,亲眼目睹了元末政治的黑暗与人民的痛苦,因此他们的作品多蕴涵着充实的内容,有着恢弘的境界与慷慨的意气,在风格上也表现了雄浑雅正的气度。后世的评论家王夫之从他的文学观出发,称明初为“大神光、大风韵”的时期。当代有学者描述道:明帝国初建立的时候,“老诗人刘基最先在浙东发出沉郁的歌声,继之而起,汪广洋发迹于太平,袁凯振起于华亭,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奋发于吴中,孙赞接声于岭表,林鸿嗣响于闽东,蓝氏兄弟也以他们简淡朴素的歌唱响彻崇安的山谷。……斗牛之下,群星灿灿”(黄瑞云:《诗苑英华·元明两代诗简论》)。在明初短暂的春光明媚的诗苑中,高启是最为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高启(1336—1374年),江苏长洲人,字季迪,号青丘子。20岁以前,高启在地方上已享有诗名,“一时老生宿儒,咸器重之,以为弗及”(张适:《哀辞序》)。这时,他的家乡还处在元代统治之下。大约21岁时,张士诚的军队开始在他的家乡一带割据称雄。青年的高启,本来也希望能建立功业,他在《赠薛相士》中曾道:“我少喜功名,轻事勇且狂。顾影每自奇,磊落七尺长。要将二三策,为君致时康。公卿可俯拾,岂数尚书郎!”青年才俊满怀雄心壮志、欲乘时而起的形象,跃然于诗中。然而不久他就对纷乱动荡的现实失望了:“请看近时人,跃马富贵场。非才冒权宠,须臾竟披猖。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官场的昏乱和险恶使高启为之感伤,他于是沉浸在诗中。他表白自己不愿“嗜世之末利,汲汲者争骛于形势之途”,只能“日与幽人逸士唱和于山巅水涯,以遂其所好”(《缶鸣集序》)。又有《青丘子歌》自道说:“青丘子,臞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诗中自称是降谪人世的仙卿,又说自己“不肯折腰为五斗米”,显然继承着陶潜、李白的人生格调与自由精神。他闲居无事,终日以吟诗为乐趣,当时与他交游唱和的有余尧臣、张羽等十人,因家居北郭,遂称“北郭十友”。高启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的军队打败张士诚,次年,朱元璋称帝,建元洪武。这时高启33岁,绮丽年华,风流才调,名声藉藉。朱元璋下诏修《元史》,高启乃被征召入京。修《元史》毕,授翰林院编修,朱元璋又要他在朝中担任户部侍郎,他以“年少未谙理财”的理由推辞不干。后来,他在《效乐天》诗中写道:“功名如美味,染指已云足。……请看留侯退,远胜主父族!”诗中以汉代张良功成身退,得以全身,与主父偃因贪求功名富贵而遭族诛的惨祸相对比,委婉地道出了他的心声。他又藉着咏怀古人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在《咏隐逸十六首》诗中,他描写汉代著名隐者向长(字子平)道:“子平谢累辟,雅志在隐居。……茫茫五岳去,孰得回其车!”又描写隐者周党(字伯况)道:“伯况亦暂起,绡头诣尚书。……士固有本志,圣主焉能拘!”又描写隐者王霸(字儒仲)道:“儒仲有清节,始一应征命。造廷抗高辞,不能臣万乘!”这种高傲的态度便种下了他的死因。洪武七年,他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市,年仅39岁。
高启的诗,是他身处动荡时代生活与心态的记录。在《娄江吟稿序》中,他说自己“时登高丘,望江水之东驰……与夫草木之盛衰,鱼鸟之翔泳,凡可以感心而动目者,一发于诗”。在《缶鸣集序》中又说:“凡岁月之更迁,山川之历涉,亲友睽合之期,时事变故之迹,十载之间,可喜可悲者,皆在而可考。”透过他的诗篇,可以感受到元明易代之际的社会状况,以及由此引起诗人情感的起伏波澜。
《明皇秉烛夜游图》是高启咏史诗的代表作。这首诗先极力铺写唐玄宗夜游情景之盛、歌舞之乐,又写蜀道归来后如何凄凉的境况。诗中描写太平盛世宫中游乐的场面“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与安史乱后玄宗所历凄凉的景象“可怜蜀道归来客,南内凄凉头尽白。孤灯不照返魂人,梧桐夜雨秋萧瑟”,二者形成极为鲜明的对照,很能耐人寻味。诗中又化用聂夷中《咏田家》诗意,用“此时何暇化光明,去照逃亡小家屋”来深化主题,又以“姑苏台上长夜歌,江都宫里飞萤多。一般行乐未知极,烽火忽至将如何”四句,揭示帝王荒淫误国的普遍意义,诗味深长隽永,十分发人深省。
他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登临抒怀的名篇。这首诗以奔放的气势,描写了钟山龙盘、大江奔涌的山川壮景。诗中既写出了“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的壮观景象,又抒发了反对割据、向往统一的历史情怀。“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悲壮之气贯注于开阔雄浑的景象描写中。诗的结尾歌咏道: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诗人感叹战争反复导致民众血流如潮,庆幸新的明王朝的建立结束了祸乱,民众得以休息。全诗气势充沛,立意端正,语调刚健有力,有苍茫感。
高启的五言古诗描写战争与残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抒发诗人反战的情怀。如下列的诗句:
 
列藩遏戎乱,驻钺实此州。
如何杀大将,王师自相仇。
……
古戍暗雨雪,旌旗暮悠悠。
野屋闭不守,泽天弃谁收?
居人且奔逃,游子安得休?
逶迤苍山去,泱漭玄云浮。
人虎争夜行,风榛啸岩幽。
——《闻长枪兵至出越城夜投龛山》
 
登高望废垒,鬼结愁云屯。
当时十万师,覆没能几存?
应有独老翁,来此哭子孙。
年来未休兵,强弱事并吞。
功名竟谁成?杀人满乾坤。
愧无拯乱术,伫立空伤魂。
——《过奉口战场》
 
嗟今属丧乱,戎马正旁午。
临危肯捐躯,如公未多数。
独立为悲伤,斜阳下寒楚。
——《谒双庙》
 
这些作品朴质而沉郁,不假雕饰,是那个动荡纷扰时代人生苦难的真实写照。诗中真实的景象描述、深沉的忧患意识,熔铸为刚劲挺拔的风骨,具有强烈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启的七言律诗用语雅健,而又兴象丰茂,诗中自然呈现一段丰美的神韵,自然引起无穷的联想。如他描写梅花的诗:
 
如何天与出尘姿,不得芳名入楚辞?
春后春前曾独探,江南江北每相思。
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
拟折赠君供寂寞,东风无那欲残时。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其一》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梅花九首·其一》
 
两首诗描写月下的梅花,形容其形象的美丽、品格的高尚,就如雪满山中的高士、月明林下的美人,又写其在春风中独守寂寞,显然寄托了诗人的人格理想。
他的五言律诗同样端庄秀洁,超然脱俗。如以下两首:
 
木落悲南国,城高见北辰。
飘零犹有客,经济岂无人?
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
相期俱努力,天地正烽尘。
——《与刘将军、杜文学晚登西城》
 
俯仰兴亡异,青山落照中。
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
城角犹悲奏,江帆始远通。
昔年荆棘露,又满阖闾宫。
——《兵后出郭》
 
这两首五律都作于元末的社会动乱之中,前一首勉励刘将军、杜文学树立经济天下之志,像“鸟过风生翼,龙归雨在鳞”一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后一首感叹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民归邻树在,兵去垒烟空”一联可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产生相似的联想。
高启对于诗歌创作态度非常执著,他自说“闲居无事,终日苦吟”。在《缶鸣集序》中又说自己“一事于此而不他,疲殚心神,蒐刮物象,以求工于言语之间。有所得意,则歌吟蹈舞,举世之可乐者不足以易之。深嗜笃好,虽以之取祸,身罹困逐而不忍废。”他广泛地从诗骚、汉乐府、魏晋及唐宋诸家汲取有益的营养,用心学习、效法前代诗人之所长。他打比方说:如果执著于一家,而不能兼师众长,就好像“行者埋轮一乡,而欲观九州之大,必无至矣”(《独庵集序》)。他追求在转益多师、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浑然自成,因此他的诗不时显示出一种昌明博大的气象。高启论诗,主张格、意、趣并重,曾说“格以辩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也。……三者既得,而后典雅、冲淡、豪俊、秾缛、幽婉、奇险之辞变化不一,随所宜而赋焉”。基于这种认识,他十分重视诗歌的气象神韵和内在才情之美。人们称许他的诗如轻云霁月中的“秋空素鹤,回翔欲下”(谢徽语),“如清风徐来于修篁古松之间,锵然成韵”(高得语),又如“天半朱霞,照映下界”(赵翼语),都是就其气象与才情二者并言的。但是,由于高启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接触面比较狭窄,因而诗的内容受到限制。他的多数作品有自己的精神意象存乎其中,但也不时表露出规摹古人的痕迹。有人说高启“摹拟功多,熔铸功浅”、“才调有余,蹊径未化”,就是这个意思。
明初其他诗人各有优秀的篇章。如以下的作品:
 
驱车出门去,四顾不见人。
回风卷落叶,飒飒带沙尘。
平原旷千里,莽莽尽荆榛。
繁华能几何?憔悴及兹辰。
所以芳桂枝,不争桃李春。
云林耿幽独,霜雪空相亲。
 
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
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
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
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
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刘基:《感怀二首》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刘基:《古戍》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杨基:《岳阳楼》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袁凯:《客中除夜》
 
凉叶坠微风,秋山正萧爽。
天寒独鸟归,日夕百虫响。
偶从桂树招,遂有桃源想。
石磴阒无人,山猿自来往。
——蓝仁:《西山暮归》
 
这些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那个动荡纷扰、百姓流离困顿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求平息战乱、向往安宁隐逸生活的心态。诗风自然,诗意深厚,诗情沉郁,诗语晓畅。
然而明初诗人祸患莫测,多数遭遇凄凉的结局。高启的被杀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从政治态度上说,高启曾一度对张士诚抱有好感,后来则彻底地归于失望。对于朱元璋所创立的新王朝,高启最初虽抱持疑惧的态度,然而当他看到战争的硝烟散去、天下一统的局面时,他的态度便根本改变了。高启在《辞户曹后东还始出都门有作》中说“还乡何事行犹缓,为有区区恋阙心”,在《始归田园》中又说“闻知天子圣,欢然散颜襟”,在《穆陵行》中又说“幸逢中国真龙飞”,他赞美并拥戴朱元璋所建立的新王朝,态度很是分明。然而他最后还是难逃杀身之祸,这是因为蔑视生命、诛灭一切想象之中的异己是极权专制对待文人的常用手段。其实在明初严酷的政治环境下,高启的死并非特例。与他同称“吴中四杰”及“北郭十友”中的成员,张羽为太常丞,被流放岭表,自投龙江而死;徐贲曾任布政使,因为犒军疏缺,下狱而死;杨基曾任按察使,因受谗言,被贬劳役而死;孙 入选翰林典籍,因为党祸牵连被杀;王彝在魏观修府治时,因为写了《获砚颂》,与高启同时被杀;诗人袁凯曾在朝中任御史,他心怀惶惧,“托癫疾辞归”,方能幸免于难;林鸿年未四十,自请归山,得以善终。明初文人遭遇政治迫害,乃至蹈杀身之祸,使得文人失去了积极参政,以及用文学干预社会的外部环境与内心动因。严酷的政治境遇与思想控制,使得诗的精神长期陷于萎靡不振。



推荐阅读:

立原道造诗3首

密尔诗8首

莱昂纳德·科恩诗12首

多萝西·李夫西诗3首

阿兰·格朗布瓦诗3首

丽娜·拉尼埃诗2首

欧文·雷顿诗2首

里尔克《影像之书》

里尔克《圣母生平》

安娜·埃贝尔诗2首

马赛尔·昂达奇诗2首

厄尔利·伯尼诗2首

哥伦伯《遗书》

菲丽斯·韦伯《嫉恨的种子》

阿维森诗2首

亡灵书

尼罗河颂

阿顿颂诗

吉尔伽美什

伊什塔尔下阴间

古埃及劳动歌谣

巴鲁迪诗2首

里尔克诗14首

布罗茨基诗6首

邵基诗3首

沙迪诗2首

易卜拉欣《1919年埃及妇女大游行》

赛布尔《啊,我的星,啊,我惟一的星》

塔哈《热恋中的月亮》

瓦法《当夜色来临的时候》

里尔克《时辰祈祷·贫穷与死亡》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

苏尔达斯诗8首

奈都诗4首

安莉塔·波利坦诗3首

伯勒萨德诗2首

尼拉腊《云之歌》

本德《鸟语》

特德·贝里根诗13首

三木露风诗6首

土井晚翠诗4首

柿本人麻吕诗4首

山上忆良诗3首

室生犀星诗3首

三好达治诗3首

鲇川信夫《船舶旅馆晨歌》

科恩诗12首

特德·贝里根诗14首

奥里维拉诗4首

拉莫斯诗3首

板顿诗7首

哈姆扎诗3首

伦德拉《人间的歌》

托埃蒂·赫拉蒂《孤独的渔夫》

叶芝诗15首

丁尼生《尤利西斯》

瓜尔兑亚诗3首

哲米勒诗2首

西都莫朗《早上的空地》

陶白《人们说》

穆海勒希勒《回忆仿佛沙粒》

马丁内斯《扭断那天鹅的脖子》

高村光太郎诗5首

丁尼生诗4首

塞亚卜诗4首

鲁萨菲诗3首

贾瓦希里诗4首

白雅帖《给我的妻子的情诗》

梅拉伊卡《颤抖的旋律》

宰哈维《我俩身在异乡为异客》

丁尼生《悼念集》

科加瓦诗5首

卡兰萨诗3首

瓦伦西亚诗2首

西尔瓦《夜曲第三首》

拉法埃尔·蓬博《夜间》

卡罗《钦波拉索的颂歌》

哈克夫《深奥的生活之歌》


终南望咸阳 少室迩京洛 神宇壮维藩 佳气郁环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